中医药方大全

半夏泻心汤

药方名称:
半夏泻心汤
别名:
泻心汤
出自(来源):
《伤寒论》
组成:
半夏半升(洗), 黄芩3两, 干姜3两, 人参3两, 甘草(炙)3两, 黄连1两, 大枣12个(擘)。
功效:
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补虚降逆,祛寒泻热,分阴阳,升水降火,交阴阳,通上下。
使用方法:
以水1斗,煮取6升,去滓,再煮取3升,温服1升,日3次。
应用:
1.痞证:张某某,男,36岁。素有酒癖,因病心下痞闷,时发呕吐,大便不成形,日三四行,多方治疗,不见功效,脉弦滑,舌苔白。拟方:半夏12克,干姜6克,黄连6克,党参9克,炙甘草9克,大枣七个。服一剂,大便泻出白色粘涎甚多,呕吐遂减十分之七,再服一剂,痞、利俱减,又服二剂,病则痊愈。 2.不寐:李某某,女性,年约六旬。失眠症复发,屡治不愈,日渐严重,竟至烦躁不食,昼夜不眠,服安眠药片才能勉强睡一时。就诊时,按其脉涩而不流利,舌苔黄厚粘腻,胃脘满闷,大便数日未行,但腹无胀痛。处方:半夏泻心汤原方加枳实。傍晚服下,当晚就酣睡了一整夜,满闷烦躁,都大见好转,又服几剂,大便畅行,一切基本正常。 3.痫证:一人年十八,患痈,发则郁冒,默默不言,但能微笑,恶与人应接,故用屏风,重蚊帐,避人蒙被卧。汗之,心下痞硬,腹中雷鸣,服半夏泻心汤,痫减七八。 4.腹泻:余某,女,26岁。热病五天,发热,口苦,渴而引饮,自取“狗干菜”煎服,热渴口苦虽减,惟不饮食。翌日晚,食干饭钟余,胃脘不舒,夜半忽腹泻,完谷不化,延医服药二剂,无效,而后下利频数,日十余行,肠鸣漉漉,脉小数。诊断:脏热肠寒,宜半夏泻心汤,一剂而愈。本方治疗急性肠炎100例,其中日泻25次以下28例,10次以下24例,5次以上48例;发热低于38℃者38例,高于38℃者23例;腹痛者70例;恶心呕吐者44例;大便镜检:白细胞0-2者70例,红细胞0-2者33例。治疗三日后,痊愈者78例,好转14例,无效8例。 5.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笔者对48例经西医诊断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和慢性胃炎等病人治以半夏泻心汤,均取得满意效果。临床症状为脘腹疼满,隐痛,吐血色鲜,或紫暗色血水,杂有食物残渣,或排大便如墨,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加减法:呕血者以炮姜炭易干姜,加小蓟根10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加阿胶10克;呕血兼便血者,加小蓟根10克,阿胶10克;脘疼隐痛者,加延期胡索10克。每日一剂,服3剂后止血者31例,服5剂后止血者15例,服10剂后止血者2例。 6.口腔粘膜溃疡: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原方对口腔溃疡病久,舌质偏红,兼有热象,溃疡部位呈灰白色,属心火与脾湿搏结者20例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