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方大全

柴葛解肌汤

药方名称:
柴葛解肌汤
出自(来源):
《伤寒六书》卷三。
组成:
柴胡、干葛、甘草、黄芩、芍药、羌活、白芷、桔梗。
加减:
本经无汗,恶寒甚者,去黄芩,加麻黄,冬月宜加,春宜少,夏、秋去之,加苏叶。
功效:
解肌清热。辛凉解肌,兼清里热。
使用方法:
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枚,槌法用石膏末1钱,煎之热服。
应用:
①阳明伏暑《徐渡渔医案》:阳明伏暑,经府交病,表热里泄,脉弦细数,五日。予柴葛解肌汤。②沙门氏菌属感染《云南中医杂志》(1984;4:28):乔某,男,7个月。发热咳嗽,喉中痰鸣,咽赤,全身灼热,体温39 ℃ -40 ℃ 。白细胞 9700/mm3,分叶核45%,淋巴 42%,嗜酸性 0。西医诊断为沙门氏菌属感染,诸抗菌素用后症不减。精神不振,面赤气粗,烦躁不宁,咳嗽痰鸣,身灼无汗,口干咽赤,时而呕逆,小便短少。舌红苔腻,指纹紫黑。投本方两剂,加生姜一小片。当晚体温降至37.5 ℃ ,其它症状缓减,二剂后体温正常,诸症消失,仅见精神欠佳,口唇干燥。投益气养阴之剂调理之。两剂后愈。③外感热病《湖北中医杂志》(1983;2:25):万某某,男,发热、微恶风寒4天,伴头痛流涕,周身关节酸痛,曾用抗生素,退热镇痛剂治疗无效。诊见体温38.4℃ ,大汗出,咳嗽,咯痰白色,口渴欲饮,苔淡黄舌干,脉浮数。胸透提示Ⅲ型肺结核(增殖期)。时值炎夏,病由外感温热时邪所致,治宜清热解肌。拟柴葛解肌汤化裁:粉葛、柴胡、二花、石膏各30克,羌活、白芍、黄芩各18克,前胡、桔梗各15克,白芷12克,进一剂,诸证平息。④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新中医》(1986;9:29):夏某某,男,9岁,1984年7月16日就诊。发热7天,初起微恶风寒,继则发热渐增,汗出不解,体温39- 40.5 ℃ ,头痛神烦,鼻干口渴,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洪数。白细胞7600/mm3,中性65%淋巴35%,肺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肥达氏反应结果正常。诊断为病毒性上感,静滴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药,体温不降。辨证为寒郁化热,内传阳明,故从阳明经治,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柴胡、黄芩、知母各10克,葛根12克,生石膏50克,羌活、白芷各7.5克,薄荷、甘草各5克。连服两剂,体温平复,诸症悉除。
备注:
葛根解肌汤(《古今医鉴》卷三)、柴胡解肌汤(《回春》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