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牡丹汤
组成:
大黄4两,牡丹1两,桃仁50个,瓜子半升,芒消3合。
功效: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排血利尿。攻下荡热消痈,清肠消炎。抗菌消炎,增进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排除肠内积物。
使用方法:
以水6升,煮取1升,去滓;纳芒消,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禁忌:
凡重型急性化脓或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炎并发腹膜炎(或有中毒性休克,或腹腔脓液多者),婴儿急性阑尾炎,妊娠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寄生虫病等,均不宜用本方。
应用:
1.肠痈:大黄牡丹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104例。急性阑尾炎20例,包裹性阑尾脓肿20例,粘连性肠梗阻20例,肠道蛔虫堵塞10例,胆道蛔虫症10例,急性胆囊炎15例,结石性胆道感染并中毒性休克5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例。痊愈100例,中转手术者仅4例。治愈率达96.15%。
2.血瘀经闭:某妇人,经水不来三四个月,一医以为妊娠,至五个月,产婆亦以为好,施镇带(即妊娠带)。其人曾产数胎,以经验故,亦信为妊。然至十一月,全无产意,于是乞诊于余。余熟诊之,腹状虽似好,实非妊也。因告以经闭。夫妇闻之大惊,频乞药,乃与大黄牡丹汤,日用四服,服至四五日,下紫血坏血甚夥,二十日许而止,腹状如常。翌月月信来,自其月妊娠,翌年夏,举一子,此瘀血取尽之故也。
3.痔疾:用大黄牡丹汤治疗血栓性外痔20例,19例痊愈,1例无效。一般服药一至三剂疼痛锐减,痔核明显内缩,三至六剂痔核逐渐吸收。
4.交肠:一妇人,年可三十,后窍闭塞不通,大便却从前阴泄。如是旬许,而腰腹阵痛,大烦闷,燥屎始通,前阴所出亦自止,嗣后周而义发。盖患之十余年,医药百端,无不为矣,容貌日赢,神气甚乏。师诊之,其脉数而无力,始按其脐下,有粘屎即从前阴出,再按有一块应手。师问曰:月事不行者几年?曰:十余年矣。先与大黄牡丹汤缓缓下之,佐以龙门丸(梅肉、山栀子、巴豆、轻粉、滑石)泻之者,月一次,自是前后阴口得其所居。数旬,自谓曰:妾有牡痔,方临厕也,疾痛不可忍。师视之,肛旁有如指头者,以药线截而治之,仍服前方一周年许,块亦自消。
备注:
瓜子汤(《千金》卷二十三(注文)引《肘后方》)、大黄汤(《外科集腋》卷四)、大黄牡丹皮汤(《杂病证治新义》)。《金匮要略今释》:盲肠阑尾之炎,当其发炎而脓未成之际,服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