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方大全

地黄丸

药方名称:
地黄丸
出自(来源):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组成:
熟地黄8钱,山萸肉4钱,干山药4钱,泽泻3钱,牡丹皮3钱,白茯苓(去皮)3钱。
功效:
滋补肝肾。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使用方法:
每服3丸,空心温水化下。
禁忌:
忌萝卜。忌铁器,忌三白。本方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食少及便溏者慎用。阴盛阳衰,手足厥冷,感冒头痛,高热,寒热往来者不宜用。又南方夏季暑热湿气较盛时,宜少服用。
应用:
①慢惊后不语《小儿药证直诀》:东都王氏子,吐泻,诸医药下之,至虚,变慢惊。后又不语,诸医作失音治之。钱曰:既失音,开目不能饮食,又牙不紧,而口不紧也,诸医不能晓。钱以地黄丸补肾。治之半月而能言,一月而痊也。 ②血痢《明医杂著》薛已注:祠部李宜散,患血痢,胸腹膨胀,大便欲去不去,肢体殊倦。余以为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归原,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治之渐愈。后因怒,前症复作,左关脉弦浮,按之微弱,此肝气虚不能藏血,用六味丸治之而愈。 ③糖尿病《中华医学杂志》(1956;6:549):用六味地黄丸改汤剂治疗糖尿病2例。例1入院时昏迷,经胰岛素治疗后,神志清醒。通过饮食治疗,尿糖始终无法控制。经服六味地黄汤4天后,不仅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临床症状好转,尿糖亦告消失,同时血糖亦逐渐恢复正常,体重日增。例2进院时极度消瘦,合并肺结核,咳嗽严重;影响睡眠,体力十分衰弱,自服六味地黄丸后,咳嗽很快停止,精神好转,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显著改善,夜间仅解小便每次,一周后体重增加4千克,尿糖已逐渐消失,惟血糖未恢复正常。 ④病理性室性早搏《河南中医》(1987;3:24):以六味地黄汤加苦参,每日一剂,早、晚各服每次,治疗病理性室性早搏12例。12例经心脏听诊,其中7例经心电图复查,均无室早发现,且无自觉症状。 ⑤防治食管癌《中医杂志》(1983;6:71);先后在湖北、河北两地食管癌病发人群中用六味地黄汤治疗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患者92例,五年后,病理脱落细胞复查,癌变2例,稳定8例,好转和正常者82例,而在湖北当地作对照的未服药患者89例中,8个月后随访,癌变11例,稳定23例,好转55例。两者相较,差异显著(P<0.001)。对湖北的57例患者作了5年以上的随访,并和相应的47例未服药患者作了对比观察,服药组的癌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备注:
补肾地黄丸(《幼幼新书》卷六引《集验方》)、补肝肾地黄丸(《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六味地黄丸(《正体类要》卷下)、六味丸(《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医方集解》本方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