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方大全

防风通圣散

药方名称:
防风通圣散
别名:
通圣散
出自(来源):
《宣明论》卷三。
组成:
防风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芍药半两,大黄半两,薄荷叶半两,麻黄半两,连翘半两,芒消半两,石膏1两,黄芩1两,桔梗1两,滑石3两,甘草2两,荆芥1分,白术1分,栀子1分。
加减:
涎嗽,加半夏半两(姜制)。
功效:
疏风退热,泻火通便,解酒,解利诸邪所伤,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交治。
制法:
上为末。
使用方法:
每服2钱,水1大盏,生姜3片,煎至6分,温服。
禁忌:
若时毒饥馑之后胃气亏损者,须当审察,非大满大实不用。
应用:
1.头痛:将防风通圣散改为汤剂治疗顽固性头痛27例,疗效显著。患者均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头痛,病程3个月以上,经多种治疗效果不佳,并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及颅内炎症所致之头痛。其中偏头痛及类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6例;非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8例,肌收缩性头痛7例,神经官能性头痛3例,鼻副鼻窦炎伴发头痛1例,高血压所致头痛2例。治疗以防风通圣散作为基本方,无大便秘结,去大黄、芒消;无小便黄赤,去山栀、滑石;头昏眼花者,加菊花。结果,治愈19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未见副作用。作者认为:本方药味太多,应加筛选,可以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发汗解表,川芎、当归、白芍活血和营作为主药,随证加减。 2.咽喉肿痛:一患者咽喉肿痛,作渴引冷,大便秘结,按之六脉俱实,乃与防风通圣散。因其自汗,去麻黄、加桂枝;因涎嗽,加姜制半夏;重用消、黄下之而愈。
备注:
(《伤寒标本》卷下)。本方去芒消,名"贾同知通圣散";去麻黄、芒消,加缩砂仁,名"崔宣武通圣散";去芒消,加缩砂仁,名"刘庭瑞通圣散;(见原书同卷)。本方改为丸剂,名"防风通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