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方大全

甘草附子汤

药方名称:
甘草附子汤
出自(来源):
《伤寒论》
组成:
甘草2两(炙),附子2枚(炮,去皮,破),白术2两,桂枝4两(去皮)。
功效:
暖肌补中,益精气。
使用方法:
以水6升,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日3次。初服得微汁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5合;恐1升多者,宜服6-7合为妙。
禁忌:
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应用:
1.风湿痛:骤骑使吴谐,以建元元年八月二十六日始觉如风,至七日,卒起便顿倒,髀及手皆不随,通引腰背疼痛,通身肿,心多满。至九月四日服此汤一剂,通身流汗,即从来所患悉愈。《谢映庐医案》高汉章、得风湿病,遍身骨节疼痛,手不可触近,近之则痛甚,微汗自出,小水不利。当时初夏,自汉返舟求治,见其身面手足俱有微肿,且天气颇热,尚重裘不脱,脉象颇大,而气不相续。其戚友满座,问是何症?予曰:此风湿为病。渠曰:凡驱风利湿之药,服之多矣,不惟无益,而反增重。答曰:夫风本外邪,当从表治,但尊体表虚,何敢发汗;又湿本内邪,须从里治,而尊体里虚,岂敢利水乎?当遵仲景法处甘草附子汤。一剂如神,服之三剂,诸款悉愈。 2.寒痹:单用本方治疗寒痹2例,西医诊断为慢性腰骶关节炎继发坐骨神经痛。其中一例已有十余年病史。均获治愈。作者认为,凡属风湿寒痹,即使没有汗出恶风、短气、小便不利等症,用本方亦可取效。 3.风湿性心脏病:某女,45岁。素患风湿性心脏病、心悸短气、汗出恶风、关节冷痛、痛有定处、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弦。此为风湿相搏,日久不愈,邪从寒化。治宜温脾化湿散寒为主,佐以强心通阳。炙甘草15克、炮附子10克、白术10克、桂枝5克、茯苓15克。煎服。一个月后,心悸短气较前减轻,关节已不疼痛,下肢浮肿消失,小便正常。
备注:
四物附子汤(《外台》卷十九引《深师方》)、附子汤(《外台》卷十九引《古今录验》)、白术附子汤(《外台》卷十五引《近效方》)、桂枝附子汤(《三因》卷五)、桂枝甘草附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