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方大全

膈下逐瘀汤

药方名称:
膈下逐瘀汤
出自(来源):
《医林改错》卷上。
组成:
灵脂2钱(炒),当归3钱,川芎2钱,桃仁3钱(研泥),丹皮2钱,赤芍2钱,乌药2钱,元胡1钱,甘草3钱,香附1钱半,红花3钱,枳壳1钱半。
加减:
病人气弱者,加党参3-5钱。
功效:
活血逐瘀,破症消结。
使用方法:
水煎服。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不可多服。
应用:
1.胸膜粘连:乔氏用本药加味治疗胸膜粘连60例。病程2-21年,其中重型(粘连在8cm以上者)15例,中型(粘连在5-8cm之间者)17例,轻型28例。兼风寒者加桂枝、荆芥、防风;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薄荷;胸中郁热,咳吐黄痰者,加黄芩、瓜蒌、桑白皮;胸中有寒痰,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服药32-64剂。结果:痊愈33例,显效23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 2.慢性盆腔炎:刘氏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其中6个月-1年者19例,5年者35例,5-10年者7例,10年以上者3例。气虚者加黄音。党参;血虚者加熟地、首乌;阴虚者加沙参、麦冬;阳虚者加熟附片、炮姜;兼湿热内蕴者加黄芩、泽泻;兼热毒蓄积者加双花、连翘。连续服药20-30剂。结果: 痊愈21例,好转37例,总有效率90.6%。 3.小儿久泻:用本方加减治疗小儿久泻120例。病程2-6个月64例,6-9个月32例,9-12个月24例。方用灵脂1.5克,当归2克,川芎1.5克,桃仁2克,丹皮2克,赤芍2克,乌药1.5克,延胡1.5克,甘草2克,香附2克,红花1.5克,枳壳1.5克(此为1岁小儿一日水煎剂量,其他年龄适当增减),脾胃虚弱加白术、茯苓、黄芪;脾肾两虚加附子、肉桂、黄芪;大便次数多呈水样者可加诃子、苡仁。结果:痊愈46例,有效5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