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方大全

天王补心丹

药方名称:
天王补心丹
出自(来源):
《校注妇人良方》卷六。
组成:
人参(去芦)5钱,茯苓5钱,玄参5钱,丹参5钱,桔梗5钱,远志5钱,当归(酒浸)1两,五味1两,麦门冬(去心)1两,天门冬1两,柏子仁1两,酸枣仁(炒)1两,生地黄4两。
功效:
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除惊悸,疗咽干,育养心神。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
使用方法:
每服20-30丸,临卧竹叶煎汤送下。
禁忌:
方内天、麦门冬、玄参、生地虽能降火,生血化痰,然其性沉寒,损伤脾胃,克伐生气,若人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者,不宜用;忌胡荽、大蒜、萝卜,鱼腥、烧酒。
应用:
1.狂症(精神病):本方加味用于狂症(精神病)恢复期善后调理,如虚弱患者,亦可先用本方,再用吐、下诸法,后再以本方善后。共治62例,均愈。复发者,再用此法亦获效。 2.失眠:用本方加味改制成合剂,组成为酸枣仁三两、柏子仁一两、朱茯苓一两、远志肉五钱、桂圆肉一两、大生地三两、麦冬二两、五味子一两五钱、当归一两、阿胶一两、磁石十两、潼刺蒺藜各二两、党参一两,治疗失眠患者76例,有效74例,无效2例。例如:王某某,失眠症已八年,常通宵失眠,治疗时,每夜亦仅能入睡二小时左右,且多梦寐。用合剂三瓶即好,梦亦消失。 3.期前收缩:邹某某,女,20岁。四月前因风湿性心肌炎、心律紊乱治疗二月多,症状缓解出院。近来病情加重,心悸心慌,胸背闷胀,针刺样痛;精神疲乏,失眠多梦、烦躁少气,自汗盗汗,劳累尤甚,渴不欲饮,食后腹胀,大便干结。投复脉汤半月未效。诊见,舌尖紫黑瘀点,舌苔少,脉弦细而结,心电图提示:“多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血沉39毫米,抗“O”大于800单位,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心律不齐。”证属心脏气阴两虚,脉络瘀阻之心悸,拟天王补心丹加减:黄芪15克 党参12克 丹参12克 酸枣仁10克 玄参12克 麦冬12克 远志6克 五味子6克 当归10克生地黄16克 茯苓12克 乳没各6克(包煎) 桔梗5克 朱砂2克(冲服) 前后六诊,共服药32剂。药后病除,血沉正常,抗“O”小于600单位,余无不适,以前方调理半月,日益康复,坚持工作。 4.慢性结膜炎:张某某,男,39岁,因患急性结膜炎未彻底治疗,并在灯光下坚持工作至深夜,20余天来,目红干涩畏光,视物不清,有异物感,逐渐加重,不肿不痛,无分泌物;午后心烦,夜多恶梦,经用青、链霉素及清心,凉肝、行气、活血、补肾阴等法治疗乏效。来诊时,舌红无苔,脉象弦数,拟滋阴安神,兼以柔肝法,用天王补心丹加味煎服,10剂后,诸症悉除,续服丸剂善后。 5.慢性荨麻疹:杨某某,女,36岁。10年前因胸痛,咳嗽,痰中带血,经X线检查为肺结核病。随即全身发风疹疙瘩,时隐时现,时轻时重,搔痒甚剧。自发皮疹后即患失眠症。有时初睡即不能安睡,有时睡而易醒,甚则整夜梦幻连绵。后肺结核病经治疗而愈,冬季遇风仍发风疹疙瘩,且以夜间为甚,天气转暖即愈。1962年11月底,前述皮疹又发,搔痒甚,有灼热感,影响睡眠,头额昏晕,眼花,耳鸣。检查:面色无华,二颊稍泛红晕,体倦神疲,内眦暗陷,全身散发黄豆大小之风疹,或红或白;皮肤划痕症强阳性;X线透视右上肺有钙化点;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带数,尺脉无力,此由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致心火亢盛,消耗营阴,阴亏血少则生风,故发瘾疹。按养心法治之:太子参三钱 天门冬三钱 麦门冬三钱 茯苓三钱 朱茯神三钱 当归三钱 丹参三钱酸枣仁五钱 五味子一钱半 远志肉三钱大生地四钱 桔梗二钱 炙甘草一钱 服四剂后,皮疹即少发,睡眠时间亦延长,皮疹划痕症明显减轻。原方加熟地三钱,杞子三钱,又服五剂,皮疹未见再发。此后日服天王补心丹四钱,连服二周,药后除夜间时有梦扰外,头额昏晕,耳鸣等症消失,一冬未见瘾疹再发。 6.一青年学生患失眠症,用本方加炒枣仁、龙眼肉、莲子肉水煎服。八日后出现全身红疹,如针尖,其痒难忍,微热口渴。停药一周后消退。数月后又服上方,二天后复出红疹,经用桑叶、蝉衣、地肤子、茯苓、甘草、枇杷叶煎服后消失。推测可能是方中朱砂所致。
备注:
《景岳全书》:此方之传,未考所自,《道藏》偈云:昔志公和尚日夜讲经,邓天王悯其劳者也,赐之此方,因以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