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方大全

调胃承气汤

药方名称:
调胃承气汤
出自(来源):
《伤寒论》
组成:
大黄4两(去皮,清酒洗),甘草(炙)2两,芒消半斤。
功效:
推陈致新以和中。除热荡实,润燥软坚,甘平和缓。
使用方法:
上切。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纳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应用:
蛔厥(蛔虫性肠梗阻) 《上海中医药》1966;2:62:王某,女,73岁。先患泄泻二天,日下数十次,经治泻止,继而腹胀,二便不通,腹痛,痛极汗出,烦躁不安,呕吐黄色稀水,先后吐出蛔虫四条,诊为蛔虫性肠梗阻,其时口唇干燥,腹胀如鼓,脉象沉细,舌苔黄厚,证属蛔厥。但正气不足,未宜猛下,以调胃承气汤和之。生大黄9克,玄明粉9克,生甘草3克。药后当天大便四次,粪色先黑后黄,中夹蛔虫七条,呕吐止,腹胀消,当晚讲牛奶少许,次日即进流质饮食。
备注:
小承气汤(《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调胃承气散(《医方大成》卷一)、承气汤(《外科发挥》卷六)。本方改为丸剂,名“调胃丸”(见《玉机微义》引《元戎》),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