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
组成:
茵陈6两,栀子14枚(擘),大黄2两(去皮)。
使用方法:
上3味,以水1斗2升,先煎茵陈减6升,纳2味,煮取3升,去滓,分3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1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应用:
1.传染性肝炎: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传染性肝炎20例,初步观察,对传染性肝炎的黄疸消失,速度较快。20例中,服药后第一周末即有12例黄疸指数减至50-80%,占60%,此与茵陈蒿汤之清热利湿——利胆、利尿等作用有关。肝功能之恢复,一般较慢,尤以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与絮状试验之变化较少。服茵陈蒿汤无任何副作用。
2.皮肤病:本方在皮肤科领域中应用的疗效甚佳。茵陈蒿600克,生大黄400克,生山栀400克,水煎成5000毫升,一日二次,每次100毫升,共治413例,其中:过敏性皮肤病痊愈85.7%,显效14.3%;皮肤瘙痒痊愈7.1%,显效64.3%,有效28.6%;原因不明的皮肤病痊愈34.5%,显效4.4%,有效24.1%。
3.急性病毒性肝炎:近年来应用茵陈蒿汤治疗7184例急性病毒性肝炎,近期治愈率均在95%以上,有效率100%。
4.胆道蛔虫症及胆系感染:用本方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及胆系感染121例,总有效率97.4%;治疗胆系感染40例,38例有效。
备注:
茵陈汤(《外台》卷四引《范汪方》)、涤热汤(《圣济总录》卷六十)、大茵陈汤(《准绳·类方》卷五)、茵陈栀子大黄汤(《济阳纲目》卷三十四)、茵陈大黄汤(《症因脉治》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