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方大全

右归丸

药方名称:
右归丸
出自(来源):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
大怀熟地8两,山药(炒)4两,山茱萸(微炒)3两,枸杞(微炒)4两,鹿角胶(炒珠)4两,菟丝子(制)4两,杜仲(姜汤炒)4两,当归3两(便溏勿用),肉桂2两(渐可加至4两),制附子2两(渐可加至5-6两)。
加减:
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或2-3两、或5-6两,随人虚实以为增减;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搪,加补骨脂(酒炒)3两;如飧泄肾泄不止,加北五味子3两、肉豆蔻3两(面炒,去油用);如饮
功效:
温补肾阳,填精止遗。
制法: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使用方法:
每服100余丸,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或丸如弹子大,每嚼服2-3丸,以滚白汤送下。
应用:
1.白血球减少症:殷某某:男,50岁。患者主诉头昏失眠,全身乏力已十年,多次查白细胞均在4000/立方毫米以下。现症: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头昏目涩,口干不喜饮,纳谷不馨,食后脘胀,大便时溏,夜寐不实,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查血白细胞2500/立方毫米,始用归脾汤治疗,腹胀便溏好转,但仍诉头昏乏力,转以肾命火衰,精血不足论治,转方拟右归丸改汤剂煎服。处方:熟地黄20克,菟丝子10克,怀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仙灵脾10克,全当归12克,鹿角胶(烊冲)6克,上肉桂4克,熟附片3克,杜仲12克。七付药后,全身感到较前有力,头昏耳鸣减轻,夜寐亦安。唯感口干,时值长夏,故去附子,余药续服,十五剂药以后,二次复查白细胞,先后为3700/立方毫米,4400/立方毫米。临床症状逐渐改善而出院。 2.遗传性小脑型共济失调:续某某,女,20岁,患小脑共济失调症已四年,近数月来病情加重。步履瞒珊,左右摇晃,头昏耳鸣,记忆减退,形寒肢冷,腰膝无力。苔薄舌质偏淡,边有齿印,脉细,两尺沉而无力。治以温肾补督,益精养髓,拟景岳右归丸加减:淡附片6克,上肉桂4克,鹿角霜、杜仲、淮山药、怀牛膝、全当归各9克,菟丝子、龟版、杞子、熟地、制首乌各12克。服药二十剂后,患者自觉精神好转,足膝步履较前有力,亦较稳健,惟头晕未已,口渴欲饮,苔薄脉细。前方得手,再加生地12克,服药五十剂后病情显著好转。在家人扶持下,每日在病区走廊内行走90余圈,每圈约50米。单狄行走时,步履较前稳健。现随访治疗五个月余,病情稳定,续有进步,己能上下楼梯,单独行走,仍按原意,继续将息调治,以资巩固。 3.带下:陈某某,女,30岁。腰酸脊痛,带下绵绵,色如蛋清,少腹重胀,头昏耳鸣,病经二年未愈。经量少,色淡,无痛经,每日晨起面目浮肿,生育四胎,“人流”两次,舌淡苔白,脉濡细。肾阳不足,阳虚内寒,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治拟调补带任二脉,补摄固带为宜。熟地、淮山、菟丝子、覆盆子各15克,杞子、萸肉、鹿角霜、炒杜仲各12克,熟附块、肉桂各3克,当归、炒白术各10克,红枣六枚。服七剂后,带下明显减少,余症减半,苔脉如前,嘱原方续服半月,随访数月未见复发。